近年來,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政協持續發揮文史專長,緊扣歷史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點,不斷拓展履職深度、提高委員建言準度。立足本土文化資源稟賦,創新履職方式,打造“西吉文史”特色品牌,文史資料征編工作與委員履職深度融合,“存史、資政、團結、育人”的社會功能得到有效發揮。
深耕厚植文史資源,打造立體化文化符號體系。依托西吉中國首個“文學之鄉”優勢,高質量完成《西吉文史》第四輯編纂,形成320萬字八卷本文史資料,創新采用“黨建引領+專家指導+委員助陣+社會參與+眾手成書”工作機制,發動政協委員、鄉賢學者及文學愛好者共同參與,使文史編纂從單向記錄轉向多元共創。借助《天南地北的西吉人》《五湖四海奉獻西吉的人》書冊編纂,建立覆蓋全國的西吉人才數據庫,收錄海內外各界人士21300人,組織“天南地北西吉人 五湖四海奉獻西吉的人”調研走訪座談會8場次,成功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線城市搭建招商引才平臺,成為西吉縣凝聚人心、匯聚資源的創新實踐。
創新文化表達形式,激活傳統資源現代表達。實施“文化+”戰略,以“拍最美梯田·看山鄉巨變·促鄉村振興”為主題,精心策劃全國攝影短視頻大賽,吸引25支專業團隊、1273名藝術家深入田間地頭,創作6551件作品,通過自治區四大機關、寧夏博物館等10處展館巡展,實現文旅資源數字化轉化。固原市和西吉縣作協組織112名作家開展“百名作家進西吉大型采風活動”,創作了大量接地氣、冒熱氣、帶露珠的文學作品;本土歌手創作和歌唱了《西吉梯田》《百萬畝梯田百萬畝綠》《我愛家鄉西吉美》等歌曲,并制作MV廣泛傳播,唱響了“拍最美梯田、寫最美梯田、唱最美梯田”三部曲、西吉梯田文化IP成功打響。
聚焦紅色基因傳承,構建精神文化高地。計劃啟動《紅色西吉》編纂工作,深挖西吉豐富的紅色資源,沿用“黨建引領+專家指導+委員助陣+社會參與+眾手成書”編纂機制,組建由黨史專家、作家、退役軍人等組成的編纂團隊,走訪老黨員、革命后代,搶救、整理口述史料,全面記述西吉地區自1935年8月紅二十五軍進入西吉至今的紅色歷史事件、英雄人物傳記、紅色文化遺跡、紅色文藝作品與民俗等,時間跨度長達90年,力求全方位展現西吉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。并借助西吉文史資料館AR技術構建“歷史現場+文物檔案+藝術再現”三重維度,全景展現西吉作為新時代長征路起點的精神內核。
賦能鄉村振興實踐,書寫文化振興新篇章。堅持“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”,將文史成果轉化為發展動能。依托“西吉梯田”攝影品牌帶動鄉村旅游,綜合吃住行游購娛要素,設計制作小程序,推出“一鄉一景”最美梯田打卡點和采風打卡攻略等,帶動旅游消費。借助“天南地北西吉人”平臺,為招商引資、特色餐飲推廣、農產品銷售以及有組織勞務輸出等工作搭建平臺。通過文學之鄉品牌建設,計劃舉辦“文學村BA”、爭取舉辦全國脫貧攻堅文史資料展等活動,積極探索“農文旅商”融合發展新模式,加快建設農業強縣,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。(李憶琦)